公主岭:秸秆做“被子” 耕地更“有劲”
长春大地寒意渐浓,千里沃野进入休耕时间。近日,走进公主岭市刘房子街道向阳坡村,细碎的秸秆留在田野里,就像给农田盖了一层“被子”。
“秸秆粉碎后留在地里不用清理,还能变废为宝。”玉米秸秆覆盖还田这一方式,对于贵龙农机专业合作社来说并不陌生。“我们采取机械粉碎的方式还田,能提高土壤肥力,让作物根系生长更发达。”合作社负责人说,今年,合作社规模化经营的1800亩玉米,全部采用这种方式,丰产丰收有了保障。
据了解,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(穗)部分的总称,是具有多种用途且可再生的生物资源。合理开发利用秸秆资源有利于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、增加农民收入。秸秆还田,仍是我市秸秆综合利用采取的主要方式。
作为玉米种植的“老把式”,连年来,合作社坚持走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之路,也因此尝到了甜头,用秸秆给土壤做“被子”,耕地更“有劲”了。“过去用再多化肥,产量也起不来,秸秆还田做肥料,不仅可以少施用化肥,降低了种地成本,粮食也能增产5%左右。”配合田间管理,今年合作社玉米产量每公顷增产1000斤左右,更加坚定了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。
“秸秆还田保墒保苗效果很好,受到越来越多农民的认可。”合作社采用这种方式近10年了。今年秋收结束后,早早准备,落实地块,仅10天的时间就完成了秸秆覆盖还田作业。
秸秆还田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为黑土地带来怎样的改变?秸秆、残茬留在田间,慢慢腐烂入土,日积月累下来,土壤保水保墒能力增强;秸秆含有的丰富有机质,能够提高土壤肥力,减少化肥施用量。“秸秆还田具有增肥增产的作用,能够有效促进农业节肥、节本、增产、增效。”公主岭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相关负责人表示,多年来他们因地制宜一直探索更多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方式。
原文链接:http://agri.jl.gov.cn/xwfb/sxyw/202412/t20241204_9004884.html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
上一篇:永吉县玉米秋收工作接近尾声
最新加入
2025-01-08小芦稷撬动大产业
2025-01-08徐蒜6号
2025-01-08连云港市严把“四关”...
2025-01-08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...
2025-01-08苏州市吴中区:五措并...
2025-01-08草莓定植成活后田管要...
2025-01-08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...
2025-01-08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发展...
2025-01-08关于江苏省农村人居环...
热门资讯
2025-01-06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...
2025-01-03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...
2024-12-30浙江省女子监狱先进事...
2024-12-23检察公益诉讼10周年...
2024-12-16最高检召开党组扩大会...
2024-12-09联合国防暴队绩效考核...
2024-12-05致湖北省关爱退役军人...
2024-12-05致蕲春县人民政府一份...
2024-12-05致蕲春县蕲泰保安服务...
2024-12-02最高检召开第七批挂职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