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科学家“跨国”选育出4个玉米新品种
“该新品种高抗印度尼西亚主要病害‘玉米霜霉病’,在印尼国家审定试验中,平均产量折合亩产793.34公斤,比第1对照品种Bisi18(印尼主推品种)平均增产8.28%,比第2对照品种P36(最新审定的跨国公司品种)平均增产7.31%,居所有参试品种第一位。”这是中国科学家在印度尼西亚开展“本土化”育种选育的IDCHN07交出的成绩单。“IDCHN0”的名字,包含了印尼(INDONISIA)和中国(CHINA)元素,寓意两国政府支持国际科技合作。
科技日报记者从山东省农科院了解到,近日,经印尼国家玉米品种审定专家委员会审查同意,来自中国的山东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联合多家单位在印尼开展的“本土化”育种选育的IDCHN04、IDCHN07、IDCHN09和IDCHN10共计4个玉米新品种一举通过印尼国家审定。据了解,4个品种一次性通过审定,我国科技“走出去”结出他国“本土化”硕果,是我国农业科技专家在国外“本土化”育种的新突破。
在当地高产高效试验中,经印尼专家测产验收折合亩产最高达到914.51公斤,平均产量折合亩产890公斤。测产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,品种与技术集成试验实现了多项突破,增产增效显著,可进一步扩大试验示范规模,为印尼农业生产提供更有力的支撑。同时,在印尼多个地区开展大面积试验示范,新品种深得当地政府、农业技术部门、科研院所和农民的认可与评价。
玉米是我国和印尼的主要粮食作物,双方开展玉米联合研发具有“支撑社会民生、保障粮食安全和实践科技外交”的战略意义。同时,玉米是印尼第二大粮食作物,随着玉米需求量急剧增加,印尼政府提出了“玉米自给计划”予以优先发展。
本次审定品种,由两国专家在印尼历时十余年选育而成,这为印尼玉米生产发展及农业科技创新产生了重要影响,切实践行了“一带一路”倡议。
http://www.hljagri.org.cn/rdgz/xgxx/202103/t20210311_814373.htm
最新加入
2025-01-08小芦稷撬动大产业
2025-01-08徐蒜6号
2025-01-08连云港市严把“四关”...
2025-01-08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...
2025-01-08苏州市吴中区:五措并...
2025-01-08草莓定植成活后田管要...
2025-01-08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...
2025-01-08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发展...
2025-01-08关于江苏省农村人居环...
热门资讯
2025-01-06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...
2025-01-03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...
2024-12-30浙江省女子监狱先进事...
2024-12-23检察公益诉讼10周年...
2024-12-16最高检召开党组扩大会...
2024-12-09联合国防暴队绩效考核...
2024-12-05致湖北省关爱退役军人...
2024-12-05致蕲春县人民政府一份...
2024-12-05致蕲春县蕲泰保安服务...
2024-12-02最高检召开第七批挂职...